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福利久久

網站首頁 | 聯系我們
 
 

滄州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

分享到:
 

滄州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全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新動能,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思路和行動目標

  (一)總體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市委九屆三次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開展“雙創雙服”活動的總體部署,以建設新時代創新型滄州為總目標,樹立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貫穿科技創新工作始終,抓改革、濃氛圍、補短板、求實效,著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多領域互動、多要素聯動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生態宜居美麗滄州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二)行動目標。到2020年,高質量創新發展水平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創新型城市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1.7%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件以上,技術交易總額達到34億元以上,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5%左右。

 

  ——創新主體迅速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9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1萬家,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1.0%。

  ——創新平臺擴量提質。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達到6家,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達到15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51家,產業技術研究院達到7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達到3家,省級以上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達到10家,常設技術交易市場1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60家。

  ——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全市新增國家級高新區1家,擁有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家,省級以上孵化器達到16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達到14家,國家級星創天地達到6家,省級星創天地達到32家,院士工作站達到25家,新建省級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1家,省級以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達到12家,產業創新創業團隊達到20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

  二、主要任務

  (一)夯實科技創新平臺,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

  1.強化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實施技術創新平臺提質增量計劃,推動各類創新平臺數量增長、質量提升、結構優化,打造標志性高水平研發平臺。按照《河北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工作指引》,借鑒外地經驗,建設以市場化為導向,以產業需求為目標,以企業化運作、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的新型研發機構。到2020年,新增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家,總數達到51家;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總數達到25家;新增產業技術研究院5家,總數達到7家;建設新型研發機構10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家;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6家,總數達到60家;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總數達到15家。

  2.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圍繞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在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生物醫藥、激光及智能制造、先進再制造、電子信息及應用、航空航天技術、清潔能源等領域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0項以上,突破一批產業共性的關鍵技術問題,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3.增強民生領域科技支撐。大力發展民生科技,加強環境污染治理、人口健康、節能減排、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科技支撐,以解決民生領域關鍵技術為重點,圍繞“雙創雙服”活動民心工程中的食品藥品安全、社區和居家養老、垃圾無害化處理、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等民生改善重大科技需求,精準布局科技惠民項目,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深化科技精準扶貧,設立科技扶貧專項,支持科技扶貧、產業扶貧項目,培育特色扶貧產業,每年選派70名科技特派員助力精準脫貧。

  4.提升軍民融合雙向轉化能力。推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和共享,重點支持在航天航空、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共建軍民科技融合創新示范基地。

 

  5.加強科技創新領域開放合作。推動與“一帶一路”國家和中東歐國家開展科技交流、招商與合作,重點鼓勵支持高新區、開發區向境外研發機構定向招商和海外孵化器基地引進科技創新平臺和人才。鼓勵建設聯合實驗室、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技術示范推廣基地、科技園區等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到2020年,建設省級以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2個。

  (二)加快產業技術創新,打造供給側改革新動能

  6.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生命健康、電子信息、通用航空、節能環保、再制造“七大”新興產業,實施新興產業發展助力工程,在項目引進、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加快河間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北航科技園、河北工大科技園、中捷通航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推動滄州開發區和黃驊汽車產業園、華北(滄州)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園向千億級目標邁進。建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園,依托華為、微軟、聯想、騰訊、阿里巴巴等國內外知名電子信息龍頭企業,打造集電子商務、服務外包、軟件開發、云數據處理、金融服務、物流配送等于一體的大型復合功能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園。

  7.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實施重大技術研發專項,增強高新技術成果對現代產業有效供給。圍繞“五大”傳統產業,緊扣“18+7”特色產業集群,開展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與推廣,推進傳統產業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發展。

 

  8.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科技精準扶貧,加快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和質量農業發展,加快培育農作物新品種,開展智能化農機、生物農獸藥、生物飼料、生物肥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共性技術研發、示范、推廣。到2020年,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以上。

  9.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培育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興服務、工業設計、智慧物流、協同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科技服務等新業態,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相關產業在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有機融合,構建服務專業化、經營規?;?、布局集群化的新格局,加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

  (三)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

  10.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精準培育和認定力度,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機構建設,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和申報流程培訓,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體系的網格化、精細化、全程化,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的排頭兵企業。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的科技項目優先推薦、立項,激發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入庫后備高新技術企業150家。

  11.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提質增量工程。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通過梯次培育、差異扶持,使中小企業發展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200家左右。著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水平,精準幫扶重點科技型中小企業,推動更多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按照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積極開展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工作,加快落實研發費用75%稅前加計扣除政策。

  12.實施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達標行動。落實省政府《關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指導意見》,完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認定標準和流程,力爭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制造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達到30%

  (四)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構筑成果轉化新高地

  13.推進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任丘開發區)建設。落實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完善園區發展政策,對接國家和京津科技成果庫,搭建示范區科技成果推廣系統與綜合服務平臺,集中發布推介一批“技術包”“成果包”,研究建立成果對接、重點舉措、轉化落地三個清單,搭建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體系,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14.建設各具特色的協同創新載體。認真貫徹《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建設的意見》,落實與天津濱海新區、東麗區、紅橋區戰略合作協議。著力打造滄州現代產業基地、渤海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任丘石化產業基地三大對接平臺,扎實推進津冀(滄州)產業轉移升級示范區建設。加強與雄安新區、京津院校、科研單位精準對接,引進高新技術成果與人才,建立實驗室、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一批協同創新平臺,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實現“京津研發、滄州轉化”。

  15.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落實國家、省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制定鼓勵技術轉移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探索技術轉移機制和服務模式,完善技術轉移機構服務功能,加強技術轉移人才培養,納入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培養計劃。推進技術轉移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推進北京計算機中心黃驊分中心、北京化工大學滄州技術轉移中心、滄州市科技大市場等建設。提升合同登記站服務能力,開展科技成果推送活動,促進成果轉移轉化。到2020年,省級以上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達到10家,技術交易總額達34億元以上。

  (五)著力推動區域創新,構建聯動創新新格局

  16.建設創新型城市。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滄州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創新型滄州建設,積極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啟動實施縣域創新驅動發展躍升工程,按照“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典型帶動、梯次推進”的思路,持續推進河間、泊頭、任丘省級創新型縣(市、區)試點建設,率先進入省級行列,打造創新發展的樣板,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創建進程。到2020年,省級創新型縣(市、區)試點達到5個以上。

  17.實施高新區提檔升級工程。支持滄州高新區華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北航科技園、海歸留創園建設,打造高端智能裝備和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推動滄州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支持中捷高新區通航產業園、大學科技園建設。

  18.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充分發揮14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的區域產業帶動作用,完善管理機構,規范運行機制,提升農業科技園區水平。加強滄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統籌農業種養殖、加工業、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提升農業科技創新和輻射帶動作用。到2020年,農業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30家。

  (六)強化創新人才支撐,激發創新發展新活力

  19.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全面落實人才引進培養的政策,依托院士工作站、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臺,大力引進培養創新英才和產業創新創業團隊。對帶技術、帶成果、帶資金到我市進行創新創業的給予資助支持。建立高端人才智庫,開展咨詢論證、專題調研、規劃指導等工作。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

  20.提升高等學校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以推動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為重點,優化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加強學科建設,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七)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實現科技改革新突破

  21.改革科技計劃管理體系。建立市級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確定年度支持的重點領域、重點內容、重點項目。制定完善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項目驗收管理辦法,優化市級科技項目管理流程,加強科技專項資金全過程績效管理,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構建以目標和績效為導向的科技計劃管理體系,提高財政科技資金使用效率,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實現較快增長。

  22.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行科技成果市場定價、收益分配、產權管理、轉化評價等四個機制與統計報告、無形資產管理、轉化信息庫等三項制度,帶動國有資產確權、變更等相關領域改革,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規律的市場定價機制和市場化的國有技術類無形資產協議轉讓制度。探索開展職務發明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

  23.推動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在選人用人、科研立項、崗位設置、經費管理、職稱評審等方面的自主權。根據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需要,可在機構編制限額內自主設置內設機構和所屬教學、科研機構,調劑使用編制。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引進的緊缺急需高層次人才,開展協議工資、項目工資或年薪制試點,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管理。支持高等學校及科研院所自主選題開展研究。積極推動公益類科研院所科研績效撥款制度改革。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崗”,建立分類考核評價體系。  

  (八)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構建創新驅動新生態

  24.打造“雙創”升級版。打造和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實施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星創天地)提升計劃。鼓勵龍頭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模式的合作,新建一批專業化“雙創”平臺,每個縣(市、區)建設2家以上眾創空間(星創天地),每所高等學校建設1家以上眾創空間,強化創業服務和指導,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到2020年,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分別達到16家、52家、32家。

  25.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技術標準戰略,建設以專利、商標、版權等為主要內容的知識產權體系。鼓勵知識產權申報,落實專利資助政策,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扶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市。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信用體系,增強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開展知識產權執法專項行動,加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推動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專利權質押貸款、作價入股等工作,提高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提升全市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和質量,力爭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0年,全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件以上。

  26.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研究制定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與成果轉化基金、工業技術改造發展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支持科技創新,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與省級投資引導基金共設子基金。加快發展科技支行,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推動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鼓勵各保險公司為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設立市級科技創新券,支持科技企業購買科技服務。  

  27.倡導創新文化。組織高規格、高水平的“院士滄州行”系列活動、科技成果展、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周、專利周等活動。充分運用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加大對創新文化、創新政策、創新人才、創新主體、創新成果的宣傳力度,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形成全市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在全社會樹立大力倡導崇尚創新創業、勇于創新創業、激勵創新創業、保護創新創業的價值導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市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和督導,協調解決推進科技創新中的突出問題。各縣(市、區)成立相應領導小組,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地。

  (二)加大科技投入。繼續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建立市、縣財政科技資金增長機制,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統籌安排財政科技資金,重點支持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等。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強化普惠性后補助支持,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

  (三)強化政策落實。加強對國家、省、市已出臺創新政策的宣傳培訓,促進政策落地落實,建立政策落實督導體系,推進改革舉措的梯次實施和落實到位。重點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技術合同稅收優惠等政策。利用稅收等優惠政策落實信息共享平臺,及時掌握創新政策落實情況。

  (四)突出協調聯動。建立市、縣協調推進和部門聯動機制,加強對基層創新的指導和帶動。各縣(市、區)20186月底前出臺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并報市政府備案。

  (五)注重創新考核。將重點目標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和有關部門,市政府定期對各縣(市、區)主要科技創新指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將高新技術企業新增數量、地方財政科技投入情況、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量、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率等指標納入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年度考核體系,增加指標權重。

 

                    滄州市人民政府

                    20185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定区| 丽江市| 桐乡市| 犍为县| 志丹县| 什邡市| 青铜峡市| 兰坪| 浙江省| 乐都县| 德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梓潼县| 高要市| 诸暨市| 黔西| 邵阳市| 马边| 嘉善县| 称多县| 丹阳市| 南丹县| 加查县| 荆州市| 双桥区| 大渡口区| 伽师县| 凤翔县| 杭锦旗| 凉城县| 正定县| 长阳| 雷波县| 宜良县| 吉木萨尔县| 理塘县| 灵璧县| 辰溪县| 新源县| 临城县| 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