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
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
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
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民營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協同發展、轉型升級、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調,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和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2022冬奧會等戰略機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優化發展環境,著力推進政策落地,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壯大市場主體,著力提高創新能力,著力提振企業家發展信心,堅守發展、生態、民生“三條底線”,補齊城市經濟、沿海經濟、縣域經濟“三個短板”,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十三五”末,全省民營經濟力爭實現四個穩步提高、三個成倍增長、三個顯著增強。
“四個穩步提高”,即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穩步提高,達到72%以上;市場主體數量穩步提高,萬人市場主體數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上繳稅金占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穩步提高,達到75%以上,納稅億元以上企業數量達到200家以上;吸納就業人員數量穩步提高,占全省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達到80%左右。
“三個成倍增長”,即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成倍增長,達到3.5萬億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成倍增長,達到6萬家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大企業集團成倍增長,達到450家以上。
“三個顯著增強”,即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數量達到6萬件,民營企業擁有河北省名牌產品占比達到85%以上;轉型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產業結構更趨合理,第三產業比重達到4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占比達到60%以上;綠色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工業園區、大型企業深入推進循環化改造,全面實施清潔生產,主要污染物排放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和特別排放限值要求。
二、完善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拓寬市場準入。大幅放寬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領域市場準入,打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壟斷經營,在項目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針對民營企業資金、技術、人才、規模等實際,每年推出一批重點建設工程和項目,定期向社會公開發布項目清單,及時公布招標結果。創新投融資方式,支持民營資本廣泛參與社會公共服務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縣級以上交通、能源、市政、環保、水利、文化、體育、醫療和養老服務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優先選擇PPP模式運作。支持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民營資本投資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二)降低企業成本。全面實施“營改增”,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積極爭取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先行先試試點,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新出臺的企業研發費稅前加計扣除,以及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關稅收試點政策。以審批為稅收優惠前置條件的,在國家取消有關事項的審批后,研究落實銜接措施,加強后續管理。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對國家和省公布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收費及政府部門行政許可中介服務收費目錄清單,建立常態化公示機制和政策跟蹤監督機制,力爭使我省成為全國涉企收費項目最少的省份之一。降低失業、生育、工傷保險繳費費率,企業繳納失業保險費率由2%降至1.5%;符合條件的統籌地區,企業繳納生育保險費率降至0.5%;適度降低繳納工傷保險基準費率,調整后全省平均費率水平由1.2%下調至1%以下。落實國家電價政策,下調一般工商業電價,推行大用戶直購電試點,鼓勵支持光伏發電、余壓余熱回收利用等自發電企業實施電力上網和就近售電。加快蒸汽集中供熱站建設,打破企業蒸汽熱力壟斷局面,推動形成煤熱價格聯動機制。
(三)完善公共服務。各級政府要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設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熱線和網絡信箱,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專業化服務。依托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人才培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打造一批資源共享、具有特色服務功能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加快全省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構建全省企業信用一張網,推進工商、稅務、公安、金融等部門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共享。利用市場化模式,支持骨干民營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共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搭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開展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探索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試點經驗。研究制定支持冀商回鄉創業政策。
(四)加快創新轉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聯合研究機構通過委托研發、技術許可、技術轉讓、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開展多要素、多樣化的政產學研用合作。支持民營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引導大中型民營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對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的,省級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支持社會組織建設知識產權交易和服務平臺。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按照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壯大期等企業發展不同階段,梯度培育、差異扶持,壯大一批科技型企業。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計劃,培育一批小而優、小而強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引導民營企業建設“工業強基”項目,加強重大技術改造,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實施改善消費品供給、降本增效和制造業升級專項行動,推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深化軍民融合發展專項行動,支持軍轉民、民參軍。支持民營企業主動對接京津科技資源,積極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轉移,深化產業鏈精準合作。
(五)推進結構調整。綜合運用市場、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嚴格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安全等標準,倒逼民營企業過剩產能退出市場。引導民營企業擺脫資源依賴,加快二次創業、“騰籠換鳥”,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指導、幫助民營企業提高環保治理能力和水平。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冰雪產業,融入冬奧經濟。鋼鐵企業要逐步退出城市,京津周邊和遠離資源地、港口的鋼鐵產能應通過整合提質,實現減量發展,有條件的要全部退出。鼓勵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為各類高端要素聚集打造平臺,建設一批形態上“小而美”、產業上“專而強”、機制上“新而活”的特色小鎮。在鋼鐵、裝備、化工等行業推廣物聯網技術,大力發展農業物聯網,促進電子商務農村全覆蓋。積極發展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促進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和社會化物流。引導民營企業利用產權市場組合民間資本,開展跨境、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并購國外技術和科研機構,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民營大企業集團。大力實施名企、名品、名牌戰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完善產需銜接機制,擴大有效供給。
(六)搞好金融服務。探索推動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證券化。建立產融信息對接工作機制。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推動設立服務中小企業的民營銀行和各類信貸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探索設立小額農貸和微貸中心等專營機構。探索實施“互聯網+金融”模式,打造互聯網小微貸款平臺。創新做好抵押質押擔保登記工作,進一步拓寬企業抵押質押擔保范圍。探索建立民間借貸登記服務平臺,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過橋基金運作模式,破解企業“倒貸”難題。設立融資性擔保基金,構建政府主導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立政銀企保貸款風險分擔機制,為企業貸款增信。加快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運作。梳理篩選優先扶植、成長性好、管理規范的民營企業名單,定期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
(七)加強用地保障。積極探索建立補充耕地指標在省域范圍內市場化轉讓機制。研究解決用地歷史遺留問題,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前提下,為租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實際建廠10年以上的民營企業依法辦理集體建設用地手續。鼓勵采取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多種供地方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對民營企業投資非營利性教育、科研、體育、公共文化、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設施用地,符合國土資源部《劃撥用地目錄》規定的,可以劃撥方式供地。對租用政府投資標準化廠房的小微企業,3年內給予租金優惠。對在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安全要求、不改變工業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利用現有廠區改造、廠房加層、地下空間等途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八)做強人才支撐。制定大規模培訓民營企業家計劃,利用3年時間對全省民營企業主要經營者輪訓一遍,培育企業家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質企業家隊伍。支持民營企業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引進“兩院”院士、重點技術領域和行業學術技術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和團隊,開展“專家學者企業行”活動,分領域加大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力度,促進知識更新,打造一支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加強職業教育規劃,引進京津職業教育資源,完善校企“訂單式”培訓合作機制,開展技能大賽和勞動競賽,推進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推動高級技能傳承,培育“工匠精神”,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隊伍。
三、進一步加大民營經濟政策落實力度
(一)解決措施操作性不強問題。及時跟進國家出臺的政策措施,緊密結合本地本系統實際,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引路、成果檢驗,制定可操作、可量化、可督導的具體辦法,推動政策“落細”。對有具體規定的,毫不走樣地抓好落實;對允許差別化探索的,積極創新,努力實現效果最大化。對本地制定的政策,相關主管部門要出臺實施細則,完善落實機制;定期組織“回頭看”,引進第三方機構對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評估,查漏補缺,解決“中梗阻”,推動政策“落地”。各級政策執行部門要對每條政策措施明確申報條件、辦理流程、責任處室和聯系方式,并向社會公開,推動政策“落實”。
(二)解決辦事不便捷問題。探索實行多證合一,開展企業名稱、經營范圍、企業簡易注銷改革試點,推動工商登記注冊更加便利化。構建全省統一的網上在線審批平臺,打造網上受理、辦理、反饋、查詢在線審批“直通車”。省級機關行政許可大廳等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窗口單位實行“四零”承諾服務(服務受理零推諉、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結果零投訴)。完善“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工作機制,推行并聯審批,提高行政效能。完善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投資負面清單,定期向社會發布。提高基層行政審批機關工作人員素質,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職能銜接。加強中介服務監管,規范中介服務行為。
(三)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政策制定部門要主動、及時、全面、準確發布政策權威信息,組織開展政策解讀和宣講。各級主管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公布本系統各項涉企政策,通過多種方式送到企業、園區。各級民營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匯總編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摘編》,統籌協調有關部門搞好政策推介。各級宣傳部門要組織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各類媒體,開設政策宣傳專欄和板塊,加強政策解讀宣傳;強化各級政務大廳政策宣傳咨詢功能,提高政策精準輔導能力。
(四)解決工作落實不力問題。建立民營經濟發展市、縣長負責制和民營經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領導負責制。健全督導、評估機制,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在全省范圍內選聘社情民意監督員,發揮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人士監督作用,對各地各部門政策落實和服務企業情況明察暗訪。依托河北省網絡問政平臺,搞好隨機調查和問題反饋。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適時組織督導檢查,對措施不細、落實不力、進展遲緩的予以通報批評,對造成工作被動、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嚴肅問責。
四、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一)加強黨風政風建設。加大壓力傳導、執紀監督、公開曝光力度,堅決查處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違規違紀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深入開展機關作風整頓,重點解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懶政怠政、失察失職瀆職等“為官不為”問題,選樹一批先進典型,查辦一批典型案件,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激發夙夜在公正能量。
(二)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規范市場監管執法主體,推進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落實執法責任追究制度。推廣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抽查機制。完善糾紛多元化、快速化解決機制,提高訴訟案件審理、執行效率,降低企業訴訟和仲裁成本,嚴厲打擊侵犯民營企業權益和民營經濟人士人身、財產權利的刑事犯罪,依法保護各類所有制企業當事人合法權益。除法律規定外,不得隨意對企業采取停電、停氣等措施,禁止重復、多頭檢查和評比檢查,確保民營企業合法經營不受干擾。
(三)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引導民營企業清潔生產、綠色發展。深入開展以“守法誠信、堅定信心”為重點的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實施“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引導民營企業規范用工行為,改善勞動條件,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利益;依法納稅、誠信經營,維護市場經營秩序;致富思源、義利兼顧,積極投身光彩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引導民營企業加強自律。
(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建立黨政領導干部聯系民營企業制度,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既要親商、安商、富商,又要守好紀律底線,保持“君子之交”。在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地方人大、政協換屆時,對思想政治強、行業代表性強、參政議政能力強、社會信譽好的民營經濟人士作出適當政治安排。健全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機制,深化民營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引導民營企業家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
對省委、省政府已經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冀發﹝2014﹞8號)等政策措施,各級各部門要繼續抓好貫徹落實。各項工作牽頭單位要在本《意見》印發兩個月內,組織制定具體措施或實施方案報送省民營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工作進展情況。